周建山
我們村周莊與吉鴻昌將軍的家鄉(xiāng)呂潭鎮(zhèn)只有一箭之遙,我自小就是聽著吉鴻昌將軍的故事長大的,并在其精神的熏陶下成長。我們村的西北鄰叫周樓,位于我們村與鄉(xiāng)里學校之間,是我到鄉(xiāng)里上學走捷徑必經(jīng)的村子。周樓村有一位叫“干偶”的老者,據(jù)說是電影《吉鴻昌》中吉鴻昌將軍的貼身侍衛(wèi)老周的原型,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曉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在鄉(xiāng)里上學那會兒,只知道村民私下里都叫他“干偶”,據(jù)說他有著不同尋常的人生經(jīng)歷,但他沉默寡言,很難探究他的人生故事。
“干偶”這個綽號,與其形象也確乎名副其實,在我的印象中,深秋時節(jié)他身著一身黑藍粗布衣,上身著斜襟褂子,下身著大腰褲子,腰間束著帶子,腳脖扎著綁帶,頭戴一把抓的帽子,腳蹬圓口布鞋,雖然身材干瘦、眼窩深陷,但面色紅潤,身體結(jié)實硬朗,其剛健干練的軍人氣質(zhì)撲面而來。那時每天上學途中,都會路過他家的宅院門口,其院子格外簡陋,正屋為兩間土坯茅草房,西山墻下搭建一間窄狹低矮的土坯茅草灶屋,院子用木棍扎成的柵欄圍護,一扇用荊條編織的簡易門扉,這樣的院落,頗有幾分江南籬笆柴扉小院的景致。院內(nèi)顯得有些空寂,只有灶屋升起的幾縷青煙、一群散步覓食的柴雞,和他年邁妻子的身影,為其籬笆柴扉小院平添了幾分生氣。
“干偶”身材精瘦,一米七五的個頭,輪廓分明的臉龐鐫刻著當年的帥氣,額頭溝壑般的皺紋難掩歲月的滄桑,雙眼看起來有些混濁,但依然散發(fā)著一抹光亮。我上小學那會兒,他近七十歲的樣子。上學途中,我經(jīng)??匆娨粋€干瘦硬朗的背影,左手懷抱著一個搪瓷盆,盆里盛著茶葉蛋,右手著一個竹籃,籃里盛著松花蛋,腰間系掛著一個小馬扎,步履蹣跚地向不遠處的鄉(xiāng)鎮(zhèn)街上走去。他在街心路東的草棚下落定,將物什置放于草棚下的石臺上,眼睛打量著南來北往的行人,一副渴望他們駐足光顧的神情。他的妻子隨后也會踮著小腳,挪著碎步,一只胳膊挎著盛白瓷碗的竹籃,一手提著兩只竹編外罩的暖水瓶,為丈夫送來賣茶水的一應(yīng)物件。
“干偶”的草棚子很簡陋,用四根栽下的木條支撐,上部四面用竹竿橫向扎起,頂部用高粱箔鋪就,再用塑料布覆蓋,四角綁系在木條上,夏天可以遮陽避雨,冬天三面圍定可以擋風避雪。棚子下用磚壘砌兩個垛子,上邊橫置著一通字跡漫漶的石碑,權(quán)當一個條形幾案,盛著茶葉蛋的搪瓷盆和松花蛋的竹籃置于石碑案幾之上。他在石碑案幾后坐定,目光迎送著過往的行人,希望有客人停下來歇歇腳,喝喝他的大碗茶,嘗嘗他妻子巧手做的松花蛋、茶葉蛋。一旦有顧客光臨,他便有些吃力地站將起來,或倒一碗大碗茶,或熱心地用手心掂幾掂松花蛋,為顧客精挑細選,茶葉蛋則任由顧客自己選取。顧客也會將毛票或者幾分硬幣遞給他,他順手接過放入木制的存錢匣里,或者從存錢匣里找來零頭遞給顧客。待顧客走后,他便又在小馬扎上坐定,等著下一個客人的光臨。
春去秋來,風霜雨雪,“干偶”都風雨無阻,每天蹣跚著腳步,準時出現(xiàn)在街邊的草棚下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在街邊一直賣著大碗茶、茶葉蛋和松花蛋,用來維持生計。即便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嚴厲打擊“投機倒把”那會兒,市場工商管理人員出于對他的敬重,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不曾對他無禮。我也買過他的茶葉蛋和松花蛋,茶葉蛋清爽順滑、茶香濃郁、鮮香可口,松花蛋晶瑩軟乎、彈性適度、風味獨特,至今回味難忘。
我對“干偶”的身世感到好奇。據(jù)說他是一名軍人,曾跟隨吉鴻昌將軍當兵。當年電影《吉鴻昌》上映后,曾轟動一時,吉鴻昌將軍矢志抗日、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壯舉,驚天地泣鬼神,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一代人。那時候,我方才得知他就是影片中吉鴻昌衛(wèi)士的原型——為吉將軍趕馬車的貼身衛(wèi)士老周。自此,“干偶”老周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瞬間高大起來,讓我對他油然而生敬意。
后來我到外鄉(xiāng)讀書,“干偶”便從我的世界里消失了,再也不曾見到那個干瘦硬朗的熟悉身影。據(jù)說1985年前后,街上碑臺后面就不見了“干偶”的身影,也許那時候他病了,或是故去了。再后來我到嶺南讀書,大學畢業(yè)后回到家鄉(xiāng)從事文物工作,自然就想起了“干偶”棚子下的那通石碑,問詢縣文物部門的同志,得知那通碑刻是鄉(xiāng)鎮(zhèn)西邊軒轅廟的舊碑,早已移至廟里豎立起來了。碑還在,人已去,不禁心生戚戚焉?!案膳肌迸镒酉碌氖谲庌@廟里尚且屹立,而棚子下石碑幾案后面那個賣大碗茶、茶葉蛋的人“干偶”早已隨風而去,他的事跡從此無人知曉,也無人談起,似乎留下了一個永遠的謎。
據(jù)說“干偶”老周曾隨吉鴻昌將軍轉(zhuǎn)戰(zhàn)南北、出生入死,經(jīng)歷了血與火的洗禮。在那動蕩的年代里,他們夫妻倆漂泊不定,沒有生下一兒半女。妻子身材嬌小,模樣也周正,操著一口南鄉(xiāng)的口音,雖然芳華不再,看起來當年也是一位窈窕淑女。我們不知道她與丈夫有著怎樣的浪漫故事,但從她隨丈夫自南鄉(xiāng)來到此地,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,足以看出她對丈夫真摯的愛。
“干偶”的妻子是信陽潢川、光山一帶人,二人就是在那里結(jié)緣的。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(zhàn),閻馮聯(lián)軍敗北,馮玉祥的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,吉鴻昌部被調(diào)往信陽潢川、光山一帶駐軍圍剿紅軍。吉鴻昌將軍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,不愿與鄂豫皖蘇區(qū)的紅軍打仗,他從此時此地開始覺醒,逐漸由一名愛國的舊軍人轉(zhuǎn)變?yōu)閳远ǖ墓伯a(chǎn)主義戰(zhàn)士,繼而成為抗日名將?!案膳肌崩现芤恢彪S侍護衛(wèi)吉鴻昌將軍左右,形影不離,也因此見證了吉鴻昌將軍英勇短暫而光輝的一生。吉鴻昌將軍犧牲后,“干偶”老周回到家鄉(xiāng)過著孤寂而落寞的生活,只有深愛他的妻子與其相互扶持,陪伴他走過坎坷崢嶸的歲月,圓了一個淡然深情的夢。
“干偶”老周,這位吉鴻昌將軍的衛(wèi)士,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,沒有人知道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。然而,在我的心中,他令人敬仰、值得追念?!案膳肌崩现?,我記得他的名字好像叫周懷德。今年是抗戰(zhàn)勝利80周年,就寫了以上的文字,以此來表達對“干偶”老周這位已故抗戰(zhàn)老兵的敬意,同時向所有為抗戰(zhàn)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英烈、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。永遠的吉鴻昌將軍,永遠的“干偶”老周,永遠的民族大義!不忘歷史,和平永固,砥礪前行,開創(chuàng)未來,偉大的抗戰(zhàn)精神,永遠值得我們弘揚和傳承!